法界學堂第十九週弟子規實踐條目
進度:謹 7.
將入門問孰存,將上堂聲必揚
人問誰對以名,吾與我不分明
用人物須明求,倘不問即為偷
借人物及時還,後有急借不難
複習:
親有過諫使更,怡吾色柔吾聲
諫不入悅復諫,號泣隨撻無怨
親有疾藥先嘗,晝夜侍不離床
喪三年常悲咽,居處變酒肉絕
喪盡禮祭盡誠,事死者如事生
一、經文導讀及講解
(一)將入門問孰存,將上堂聲必揚
「將入門,問孰存」我們要進人家的房間,一定要先敲門,否則很莽撞開進去,對人家非常無禮,所以要先敲三下門。如果敲門後,裡面的人沒有回應,我們要先站在門外等候。假如裡面的人正在忙,就會回答說,「請等一下;假如沒事,就會說:「請進!」所以禮是人與人之間最優美的距離,相處起來不會覺得唐突。,這是要進門以前應該要做的動作。
「將上堂,聲必揚」:「揚」是把聲音拉高放大些,故意讓廳堂的人知道有人來了。讓廳堂上的人自動約束自己的言行,使彼此見面互不失禮,也不尷尬。到別人的家裡去,將要入門之前,一定要先喊一下有人在嗎?絕對不能跑進去逛一逛,這都要謹慎。否則到時候人家家裡假如遺失東西,一走進來,剛好又碰到你,到時候你就百口莫辯。人一生要很注重自己的名節和信譽,不要一不小心受到污點。
(二)人問誰對以名,吾與我不分明
假使有人請問「你是誰?」回答時能謙稱自己的名字,對方才不會弄錯;如果只說「是我」,對方就聽不清楚到底是誰。
跟人家交談,比方說打電話時,拿起聽筒來說:「你好,我叫某某某。」這樣對方馬上知道是你打來的。有時候接我們電話,「喂!請問你是哪一位?」對方回答說:「是我,你不知道嗎?你把我忘了嗎?你猜猜看我是誰啊?」我們可能在忙著處理事情,還在那裡跟他瞎折騰,心情也很緊張。想半天確實想不出來,這樣就很失禮。
所以當我們打過去:「你好,我是某某,請問你現在方便講話嗎?」處處替對方著想,就會讓人家覺得很舒服。
(三)用人物須明求,倘不問即為偷
我們要使用別人的物品,必須事先對人明講;若是主人不在,或未答應借用,沒有得到允許就拿來用,那就相當於偷竊的行為。別人的東西,即使只用一下子,都容易被人當成小偷,而失去他人的尊重。
曾有一家大公司在徵選人才,幾千人篩選到十幾個人,這一群都是精英中的精英,都是各個名校畢業的學生,老闆突然走出辦公室,經過一段時間才回來,就對這十多名應徵者說道:「你們都沒錄取?」,這些人都覺得很納悶,後來才知道原因是,當老闆不在辦公室時,這群年青人沒有經過公司同意,隨便的碰觸檔案文件,讓老闆發覺這些年青人很沒教養,只好放棄這群人。
所以學習禮節很重要,如果從小不學好,就算以後可以拿到很高的學歷,你的人生還是困難重重,會遇到很多挫折。孔老夫子說:「不學禮無以立」, 不學習禮節,就沒法子在社會上立足。
當我們要借用別人的東西時,不能把這個東西起來說:「這一個東西借我好不好?」說不定那是他最珍愛的東西,捨不得借人的,而你又已經拿在手上,那他只好答應。所以借東西不能這樣借,借東西是要主人親手拿給你,這樣才禮貌。「可不可以借我一枝筆?」那他歡喜借你哪枝筆,讓主人自己拿。所以在這些細節之處,我們也要保持為對方著想的心。
(四)借人物及時還,後有急借不難
借用他人的物品,用完了或是約定的時間到了,要立刻歸還,以後遇到急用,要再向人借時比較不會有困難。否則對方以為我們弄丟了或佔為己有,以後再有急用,對我們避之惟恐不及,即使向他求援,難道還肯借給我們嗎?俗話說:「有借有還,再借不難」。孔子說:「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」,一個人如果沒有信用,他就不會有什麼作為了。
以上是「謹」的內容,回顧「謹」的內容,特別教我們從每天的作息起居,食衣住行,處事接物的基本規範做起,要求先料理好自身。這正是生活教育的中心,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礎,更是現代民主教育中,極需提倡重視的。否則只偏重自由、活潑的教育,常易出現妨礙他人自由,擾亂團體秩序的現象。
《弟子規》說的都是我們平常語言行為的要則,讓我們即知即行,掌握自己,使處事更有效率,待人更為和氣,創造一個身心調和的環境。如果我們一時做不到,也不必氣餒,只要能清楚的辨別方向,認同聖賢的教化,肯用工夫慢慢地琢磨,就像璞石也能慢慢地呈現出美玉來!
(五)複習
親有過諫使更,怡吾色柔吾聲
諫不入悅復諫,號泣隨撻無怨
親有疾藥先嘗,晝夜侍不離床
喪三年常悲咽,居處變酒肉絕
喪盡禮祭盡誠,事死者如事生
當父母長輩有了過失,當子女的要適時的勸諫父母改正,但勸諫父母長輩時要「怡吾色、柔吾聲」。
當父母長輩有了疾病,要注意父母長輩是否準時用藥,到了用藥時間,提醒父母長輩該吃藥了,並幫父母長輩準備好開水及藥物。
當父母長輩重病時,要時時在身邊陪伴,照顧起居,看父母長輩需要什麼,我們都應盡心侍奉。
二、故事時間:
(一)閻敞還錢
漢朝時有位名叫閻敞的人,他是郡府的助理官,有一次太守被召入京,太守將他所有的積蓄一百三十萬錢都交給閻敞保管,閻敞則將錢理在地裡。後來太守全家都染上疫病而死,只剩一個九歲的小孫子,他曾聽祖父說過,有三十萬錢寄放在閻敞那裏。過了幾年他尋找到閻敞,閻敞悲喜交集並把所有交錢還給他,但是孫子說沒有那麼多錢,閻敞仍堅持是一百三十萬,後來孫子因而過著比較好的生活,鄉里的人都很稱讚閰敞的廉潔,這樣的品德很值得我們學習。
聽後引導:
祖父為什麼跟孫子說只有三十萬?(希望孫子能順利取得遺財,所以故意將錢數說少)
如果有人將錢寄放在你這裏,幾年後跟你索取,你會誠實的還給他嗎?
(二)林積還珠
宋朝時有位叫林積的人,有一次要到京城經過旅館時,撿到一個錦囊,裏面有上百顆明珠,於是他問旅館的主人這間房之前是誰居住的,主人回答是潯陽的周仲津,他請主人轉告周仲津自己的姓名住處。不久之後,周仲津果然來了,林積經過一番驗證,就把所有的明珠交還,周仲津要把一半的明珠送給林積,林積堅決不收。於是周仲津就到寺院替林積打齋祈福,後來林積便一舉登科。禮記云:「臨財毋茍得」,林積這樣清廉的人,真是善有善報!
1.引導發問:
(1)林積為什麼要告訴旅館主人自己的姓名住處?
(2)為什麼林積不接受周仲津的禮物?
三、常禮舉要(演練活動)
(一) 練習進門禮儀
1.敲門並說:「請問有人在嗎?」
(等待一會兒)
2.若屋內說:「請進」→就進門說:「您好!」
(若無人回應可再敲一次)
若在公開場合,像辦公室或某些機構,可以稍微開一下門看一下,確定是否有人在裡面,但不可大搖大擺的在裡面逗留,或亂動他人物品。若是在比較隱密性的場合,例如別人家中的房間,當無人回應時,就不可開門入內,以免發生誤會。敲門時要輕緩,除非有急事,否則不可大力急敲。
若是進入其他的教室或學校辦公室內要喊:「報告」。
(二) 電話禮儀
詢問小朋友當別人打電話來時,你接電話時會怎麼說?請小朋友回答,並糾正錯誤的說法。
鈴鈴鈴……
大雄:喂,請問您找誰?(人)
宜靜:我要找 。
大雄:很抱歉,他現在不在家,請問您有什麼事嗎?(事)
宜靜:沒關係,我晚點再打。
大雄:請問您是那位?
宜靜:請轉達宜靜找他,我的電話是 ,(電話號碼)謝謝!
大雄:不客氣!
※提醒小朋友接電話應注意的事項,並請小朋友分組出來演練。
(1)稱呼對方要用”您”,以表示尊敬;多用請、謝謝、對不起等禮貌的用法。
(2)要問清楚對方的姓名(人)、事情(事)以及聯絡電話,最好記下對方來電的時間(時),以便回電。
(三)借物禮儀
詢問小朋友如何跟別人借東西,提醒小朋友常會忽略的錯誤行為:
1.要等對方把物品拿出來了,才能將物品拿走,不可自行邊說邊拿。
2.要和對方說明所借物品、借物理由以及歸還時間,以讓對方安心。
★練習借物禮儀:
大雄:請問您可不可以借我 (物品)?
我 (時間或做完某事)就還您,謝謝!
小叮噹:好啊!
大雄:謝謝!
三、本週家庭作業(躬行實踐)
(一) 練習進門禮儀
1.敲門並說:「請問有人在嗎?」(等待一會兒)
2.若屋內說:「請進」→就進門說:「您好!」(若無人回應可再敲一次)
(二) 練習電話禮儀
鈴鈴鈴……
大雄:喂,請問您找誰?(人)
宜靜:我要找 。
大雄:很抱歉,他現在不在家,請問您有什麼事嗎?(事)
宜靜:沒關係,我晚點再打。
大雄:請問您是那位?
宜靜:請轉達宜靜找他,我的電話是 ,(電話號碼)謝謝!
大雄:不客氣!
(三)借物禮儀
1.要等對方把物品拿出來了,才能將物品拿走,不可自行邊說邊拿。
2.要和對方說明所借物品、借物理由以及歸還時間,以讓對方安心。
大雄:請問您可不可以借我 (物品)?我 (時間或做完某事)就還您,謝謝!
小叮噹:好啊!
大雄:謝謝!
◎當孩子忘記沒有照著實踐時,請家長不厭其煩地提醒教導孩子。
◎請家長每天以孩子的品性表現作評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