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界學堂第十八週弟子規實踐條目
進度:謹 6.
事勿忙忙多錯,勿畏難勿輕略
鬥鬧場絕勿近,邪僻事絕勿問
複習:
親所好力為具,親所惡謹為去
身有傷貽親憂,德有傷貽親羞
一、經文導讀及講解
(一)事勿忙忙多錯,勿畏難勿輕略
無論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,按部就班一步一步來,就不容易出錯。遇到事情時,不要看輕自己的能耐,還沒做就先舉白旗,但是也不能馬馬虎虎隨便應付,還是要認真的做好每一個細節。
所謂「急事慢做,慢事急做」它的意思是說,遇到緊急的突發事件時,不要著急,要鎮定冷靜,對有關情況考慮清楚了再作決定,再去行動。事急之時,貴在冷靜。所以要“慢”。這裡的慢,不是指行動遲緩,而是指要謀定而行,不急躁。事緩之時,人性易拖。便特別需要抓緊,不可以其時長而拖延不行。
『忙』,就會亂。所以對治亂的方法就是要緩和。緩可以免悔,退可以免禍,所以常常有條不紊就不容易做錯一些事情。然後懂得進退,該退的時候不要強出頭,可以免掉禍患上身。這個『事勿忙』也是需要跟很多「謹」這方面教誨結合在一起,才能把事情做得好。比方之前提到的「置冠服,有定位;勿亂頓,致污穢」,這就是動物歸原的習慣。「動物歸原,物有定位」,東西都放在固定的位置,什麼時候拿你就不會亂;縱使拿了以後,也要再放回原來的位置。所以我們用過的東西,都要檢查一下,有沒有回歸原來的位置,自己要用跟別人要用才不會找不到。當我們要離開家,比方說一出去要一個禮拜再回來,這個時候就要把家裡面的瓦斯、電源都要把它檢查一遍。不然假如這個水龍頭沒有關好,再回來的時候,不知流掉多少,浪費多少水源。所以使用完東西把它回歸到原位,才不會造成無謂的浪費。
(二)鬥鬧場絕勿近,邪僻事絕勿問
「鬥鬧場」是指不正當的場所,容易發生衝突,打鬥鬧事。近來社會物欲橫流,大眾的心靈普遍空虛,享樂主義盛行,大家常是追逐聲色犬馬,到處充斥著吸毒、色情,通宵達旦地賭博、上KTV、飆車,如此,怎能調劑出健全的身心呢?所以,不要進入鬥鬧場,即使路過也不必好奇,要迅速遠離,才不會惹上無妄之災。
「邪」是不正,「僻」是怪僻,邪惡不正當,不合正道的事情,我們不要去問﹔不正當的電視或電影,我們不要去看﹔不正當的音樂,我們不要去聽﹔不正當的嗜好,我們不要去學﹔不正當的娛樂活動,我們不要去參與。
孩子會交到不好的朋友,或到不好的環境,根源在他還不懂得是非善惡的判斷。假如要從根本來解決,必然是要從小把他德行的根基紮好,自然而然他就不會去接觸不好的朋友,不會去接觸混亂的環境。有一位老師常常帶著他的小孩在路上走,小孩才一、二歲。每次經過一些聲色場所,一些打電動玩具的地方,他就跟他兒子說,這種地方會污染人,會讓人學壞,所以這種地方絕對不能進去。因為從小就教,所以長大了,這樣的地方他走過去連看都不想看,這叫先入為主。所以教育確實要「禁於未發之謂豫」,一定要在他還沒有養成、還沒有染上的時候就要制止。當他已經養成這個習慣就很難導正過來,這叫預防法。所以當家長教育的敏感度愈高,就能掌握預防的技巧。
『邪僻事,絕勿問』。這就是指偏邪下流的事情不要去過問,這樣會污染自己的心靈。所以孩子所接觸的人,接觸的環境,甚至於接觸的電視,我們都要相當謹慎;因為父母是孩子長大以前的兩個很重要的老師,要好好保護他,不要讓他受到污染。受污染以後,再要把它清除,就要花更多的時間跟精力。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慎於始、要禁於未發。
(三)複習
親所好力為具,親所惡謹為去
身有傷貽親憂,德有傷貽親羞
1.體貼父母,每天做令父母或長輩歡喜的事:
*見到父母(或其它長輩)下班或外出回來時,
說:「爸爸(或其它長輩) ,您回來了 ! 」
*自動拿拖鞋給父母穿,說:「請穿鞋 ! 」
*若長輩手上有提東西時,要接過父母手上的東西,
說:「我幫忙拿! 」
*請父母坐下來休息一下,並倒水給父母喝,
說:「爸爸,請坐下來休息一下喝杯水! 」。
2.當家裏有客人來時,請客人坐下,自動倒茶水、削水果。
3.媽媽正在煮飯時,自動幫忙洗米、洗菜與擺碗筷。
4.長輩休息在看電視或看報紙時,幫長輩搥背。
5.長輩不喜歡我們做的事,馬上停止不做,不讓父母嘮叨說第二遍乃至第三第四遍。
二、故事時間:
(一)孟母三遷
孟子三歲那年,父親就去世了,因此母親為了栽培孟子,就辛苦的織布賺取學費。他和母親住在墳地的附近,常常和鄰居的小孩玩辦喪事的遊戲,孟母覺得這樣對孟子不好,所以把家搬到一條大街上。過了不久,孟子卻學商人叫賣東西,孟母很傷心又把家搬到學校旁邊。有一次孟子逃學回家,孟母很生氣的把織布機上的布剪斷,並且告訴孟子:「你若不認真讀書就像這一匹被剪斷的布一樣,沒有什麼用處!」孟子聽了以後,從此發憤用功讀書,成為一個偉大的教育家。
1.引導發問:
〈1〉孟母為什麼要不怕辛苦的搬了三次家?詢問小朋友有沒有搬家的經驗?
〈2〉如果小朋友經常接觸不好的場所或看不良的書籍、不好的電視節目,都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影響,所以最好避免。如果真的無法避免,我們也要清楚知道不要去學習不好的行為。
三、本週家庭作業(躬行實踐)
1. 不去不正當的場所
2. 不看不正當的電視節目或電影,不聽不正當的音樂,不學不正當的嗜好,不參與不正當的娛樂活動。
3. (三)複習
親所好力為具,親所惡謹為去
身有傷貽親憂,德有傷貽親羞
1.體貼父母,每天做令父母或長輩歡喜的事:
*見到父母(或其它長輩)下班或外出回來時,
說:「爸爸(或其它長輩) ,您回來了 ! 」
*自動拿拖鞋給父母穿,說:「請穿鞋 ! 」
*若長輩手上有提東西時,要接過父母手上的東西,
說:「我幫忙拿! 」
*請父母坐下來休息一下,並倒水給父母喝,
說:「爸爸,請坐下來休息一下喝杯水! 」。
2.當家裏有客人來時,請客人坐下,自動倒茶水、削水果。
3.媽媽正在煮飯時,自動幫忙洗米、洗菜與擺碗筷。
4.長輩休息在看電視或看報紙時,幫長輩搥背。
5.長輩不喜歡我們做的事,馬上停止不做,不讓父母嘮叨說第二遍乃至第三第四遍。
◎當孩子忘記沒有照著實踐時,請家長不厭其煩地提醒教導孩子。
◎請家長每天以孩子的品性表現作評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