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則弟 3.

法界學堂第十週弟子規實踐條目

進度:出則弟3

稱尊長勿呼名,對尊長勿見能
路遇長疾趨揖,長無言退恭立
騎下馬乘下車,過猶待百步餘

一、經文導讀及講解
(一)稱尊長勿呼名
稱呼長輩時,不可以直呼長輩的名,那是不禮貌的行為。對老師、對長輩也要有適合的稱呼,像外國人都會直呼自己父母親的名字,但我們中國人對這種稱謂的禮儀十分重視,所以我們不可模仿。使用正確的稱謂可以培養晚輩對長輩的恭敬心,就像現在如果老師聽到有人直呼自己父母親的名字都會覺得怪怪的。
現在的孩子,無論在家、在學校也要落實這樣的態度。同事,比方說我們當老師,同事跟同事之間,在孩子面前不要直接說「某某老師」,不要這樣稱呼,因為這樣也是都在稱老師的名字。應該怎麼稱好?「陳老師」,「蔡老師」,這也是做個示範給孩子看。雖然我們大人之間稱呼可以親暱一點,但是小孩他還要從小學習謙恭的態度,我們為人老師也可以注意這些細節的部分。這是「稱尊長,勿呼名」。
(二)對尊長勿見能
在長輩面前,不要表示自己很有才能,藐視長輩。「見」在這裡讀成「現」,表現的意思,在長輩面前特別表現自己,這是不禮貌的。為什麼?因為孩子如果從小很愛現、愛表達,把自己的鋒芒畢露,將來會隱藏很大的危機。
(三)路遇長疾趨揖,長無言退恭立
「疾」是快步走過去,「趨」是小步的走過去,「揖」是很恭敬的向他問候。走路時遇見長輩,要趕緊走向前去行禮問候。如果長輩沒和我們說話時,就先退到一旁,恭恭敬敬地站著,讓長輩先走過去。
在路上遇到長輩,我們就要主動過去打招呼。有些學生在路上看到老師,馬上就躲開了,沒有走過來。有可能這孩子從小就不習慣對大人行禮,當他都不主動跟大人行禮,這種人情世故就會不懂。所以我們也要告訴孩子,遇到長輩一定要向前去鞠躬問好,這個是見面的禮儀。
「路遇長,急趨揖,長無言,退恭立」,比方說我們去跟長輩打招呼了,長輩假如沒什麼事,等他離去了,我們就可以走了,叫「長無言,退恭立」。

※引申:
當我們剛好在忙自己的事情時,長輩剛好來了,這時我們應當要放下手邊的事情,先向長輩問好,處處不要忘了這恭敬之心。

※提問:詢問小朋友,在校看到校長或老師,會逃避的請舉手?
◎附註一:見面之禮
見面之禮我們可以用鞠躬。那大人跟大人之間,現在一般用什麼方法?握手。其實握手是西方的禮儀,中國一般也都是鞠一個躬,當然遇到長輩我們就要「急趨揖」,要主動去鞠躬。不能大老遠看到爺爺了,還慢慢悠悠哉哉的走,那就不恭敬。面對長者,我們可以鞠個躬,平輩的話,就很自然鞠躬。
因為目前很多場合都是用握手來打招呼,握手應該注意哪些事情?
一、順序:誰先伸出手來比較符合禮儀?我們要考慮到「順序」問題。
長輩跟晚輩誰先伸出手?長輩先伸手,晚輩再伸手,不然我們就鞠個躬就可以了。
上司跟下屬應該誰先伸手?上司先伸手。比方說你到別人的公司去,看到他董事長,董事長還沒伸手,你就伸出來:你好!你好!人家搞不清楚你是誰,手都沒伸出來,你不是很尷尬嗎?所以,面對別人的長官,也是等長官先伸手,我們再伸手。這個順序不能搞顛倒,不然可能會有尷尬的情況出現。
男生跟女生誰先伸手?女生。不然男生伸出來,女生不跟你握,你也很尷尬。這是順序。
二、態度: 握手的時候要注意「態度」問題。握手應該注意哪些態度?
我們遇到朋友要握手,首先我們要注意眼睛,眼睛要看對方。因為在宴會當中,遇到很多朋友,在跟他握的時候,眼睛看著另外一個人,握過來,「你好,你好」,心不在焉,很沒誠意。所以眼睛要直視對方。
三、力度: 除了眼睛之外,還要注意這個手的力氣不要太大,不然會把人家捏得很痛。比方說,我就把他捏很大力,「你好,你好」。他的忍受能力比較強。所以「力度」也要注意。
四、位置: 握得位置也要對,比方說很多人握得時候沒有力度,好像職業病一樣,就跟人家碰一下就好了,這個都沒有誠意,應該抓得差不多這個位置。再來,還要注意握的「時間」不可以太長,不然你這樣,你好,他也不知道你什麼時候要鬆手。
五、介紹: 握完手以後要互相介紹,介紹的順序,剛好跟握手的順序倒過來。
1.先把晚輩介紹給長輩
2.把下屬介紹給上司,
3.把男生介紹給女生,
剛好是轉過來的。所以禮,在《禮記.樂記》有提到「禮者,天地之序也」,天地很自然的順序跟規律。這個是介紹的要注意的情況。
六、遞名片:在介紹過程,有可能人家會遞名片給你,這個遞名片跟接名片也要注意。怎麼遞名片?你不要那個裝名片的袋子拿起來,你一張,你一張,這樣給人家什麼感覺?不夠尊重別人。當一個人不尊重別人,其實已經也不尊重自己,所以俗話叫「自取其辱」,你不敬人,事實上已經是不敬己了。那一張名片是代表你,你怎麼可以發得這麼隨便!所以一張拿起來,雙手遞給別人;而且遞得時候應該用哪一面面向朋友?他馬上遞過來就可以看的那一面。你假如遞反了,他還要轉過來看。這細節也處處流露出你處處替人著想。
七、接過名片後,一定要先看一下,然後禮貌的稱呼: 「稱尊長,勿呼名」,不只對尊長如此,一般人與人相交往,他假如是總經理,或是科長,我們就以這個稱呼來尊敬他,他也會覺得很歡喜。所以,你一定要先把姓看好,比方說陳科長,「陳科長,您好」。你不要拿過來也看不清楚他姓什麼,突然坐下來要交談了,才想到忘記了,然後又再拿出來看,就怪尷尬的。
八、拿了名片應該放哪裡?可以放進皮包裡或口袋裡。很多的人就直接把它放在餐桌上,剛好在吃飯的過程,那個湯滴來滴去,可能對方一看:我的名片!他會不會跟你做生意?會不會跟你合作?你對我的名片這麼不尊重,可能給他的印象就很不好。當我們處處有禮,就留給人家很好的印象,就跟人家搭起一個友誼的橋梁。所以見面的禮儀,我們也不可忽略。從一開始,講了接待的禮儀,現在講見面之禮。
(四)騎下馬乘下車,過猶待百步餘
古代的交通工具以騎馬、乘馬車、牛車居多,所以在路上遇到長輩,就應下車,向長輩打招呼,讓長輩先過去,等待長輩大約離去距離我們百步之後,自己才上馬或上車。
◎附註二:
現代與古代交通工具的不同,應對之禮就有所不同。在現代,如果車子正在高速行駛,我們突然間看到長輩就搖下車窗來向他招呼,或是將車子緊急停下,這樣都是很危險的。古時的馬車與現代汽車之不同,古時與現今街道之差異,均應考慮最合宜的行禮方式。

◎上下車時,我們要懂得對長輩禮讓:
1.上車時,先幫長輩開車門,等長輩坐好後再輕輕的把門關上,自己才上車。
2.下車時,做晚輩的要先下車去開門,讓長輩很安全的下來。

在讀大學的時候,或者結婚以後,很少有機會回家裡,一年回去沒幾次。當我們一進門,看到爸爸媽媽,這叫「遇長」,我們叫:爸爸,媽媽。很多大人回到家裡,跟媽媽就好像沾個醬油,你看爸爸媽媽好不容易等著你回來,可能有很多話想對你講,我們都忽略掉父母、長者的感受。
應該是跟父母打完招呼以後,把這些行李都放下,趕快過來。因為一段時間沒有跟你談,對你的情況不了解,一定會有許多的擔心。這個時候你就坐下來,陪父母看書也好,喝杯茶也好,這個時間絕對不能省。很多人就說:我媽媽都沒什麼話跟我說。因為你都打一下招呼就走了,她那個話還沒沈澱到要講出來。其實當你很有心,靜靜的陪父母,陪老人家坐一會兒,他的靈感就來了,自然就有很多話可以跟你好好溝通。所以我們與長者交談也要有耐性,陪他們坐一下,真正坐了一會兒,父母確實沒有話,我們再「長無言,退恭立」。

二、故事時間
(一)蔡順拾椹供親
漢朝時有位讀書人名叫蔡順,他母親喜歡吃桑椹。有一天蔡順出外採桑椹,回家的路上遇到強盜,強盜很納悶為什麼他為什麼要把桑椹裝兩籃?蔡順告訴強盜,一邊是熟的比較甜,是給母親吃的;另一邊是不太熟的留給自己吃。強盜感動他的孝心把他放了,並送些米給蔡順奉養母親,但是他並沒接受,因為蔡順知道:「君子愛財,取之有道。」要瞭解物品的來路,以免被別人誤會。

三、常禮舉要(演練活動)
(一) 路遇長疾趨揖,長無言退恭立
請一組學生演戲,一個演老師,一個演學生,再請下面的觀眾(學生)找出錯誤的地方。
1.在路上遇到老師
(1)有一個學生遇到老師,假裝不認識的走過去,連看都沒看老師一眼。
(2)有一個學生遇到老師,在大老遠的地方就跑去躲起來了。
(3)請學生講出劇中錯誤的地方,並詢問學生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行為。
(4)跟學生說明白這樣是很不好而且不恭敬他人的行為,學了弟子規就要做出好的榜樣及模範,所以看到長輩都要打招呼問好。
※正確:看到老師應該快步向前,在距離老師適當的距離,跟老師問好並鞠躬。

2.正式演練
看完了不對的示範後,請學生出來做對的行為,在路上遇到師長長輩,要快步向前到適當的距離,鞠躬問好。
每一組出來演練的小朋友,會輪替角色,一次當老師,一次當學生。
在演練過程中,若看到有學生做不夠好的行為,要加以糾正,也請一旁的學生一起來看有沒有人做的不夠好。

(二)練習送客

◎送客的禮節: (包括親人和朋友)
1.和客人(親友)道再見:先90度鞠躬後說:
「_____再見!請慢走!」
2.送客人到樓下或路口。
3.先幫客人開門,等客人坐好後再輕輕的把門關上。
4.若客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時,我們要送到車站,並目送他搭上車再離開。
5.送別時,要一直等到看不到人影了,揮揮手再離開。

三、本週家庭作業(躬行實踐)

不可以直呼長輩(包括兄姊)的名字,要稱呼:「張老師」「大哥、二姊…」
走路時遇見長輩應該快步向前,在距離長輩適當的距離,跟長輩90度鞠躬問好,不可視而不見。
當我們剛好在忙自己的事情時,長輩剛好來了,這時要放下手邊的事情,先向長輩問好(課堂當中除外) 。
練習見面禮儀。
練習送客禮儀。
◎當孩子忘記沒有照著實踐時,請家長不厭其煩地提醒教導孩子。
◎請家長每天以孩子的品性表現作評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