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則弟 1.

法界學堂第八週弟子規實踐條目

進度:出則弟1

兄道友弟道恭,兄弟睦孝在中
財物輕怨何生,言語忍忿自泯

一、經文導讀及講解
出則弟就是兄友弟恭,包含尊敬長輩的禮節態度,在家裡兄弟能夠有愛,就能以禮相待,出去外面也就能將這個禮節帶出去 。
(一)兄道友弟道恭,兄弟睦孝在中
做兄姊的要友愛弟妹,弟妹則要恭敬兄姊,因為兄姊年齡較長經驗豐富,比較懂得照顧弟妹,做弟妹的要尊重兄姐的指導與安排,兄弟姐妹之間能夠和睦相處,父母內心就會感到寬心安慰,孝道就在其中了。
※提問一:有誰是家中的兄姊?你們在家都如何照顧弟妹?

(二)財物輕怨何生
兄弟姊妹之間常常會因為財物分配不均而生怨恨,如果彼此能將財物看輕,那麼手足之間將會減少很多衝突,自然能和睦相處。
※引申一:
兄弟姊妹最常吵架的原因就是玩具、食物及錢財,爸媽買東西給小孩一定都要每人一份,否則彼此之間都會爭吵不休,若大家能向鄭濂學會如何與人分享,甚至將財物看輕,那就不會有爭執。

(三)言語忍忿自泯
兄弟之間言語要謹慎,互相包容忍讓,多說好話不說壞話,忍住氣話,將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誤會,傷害彼此之間的感情。病從口入、禍從口出,口實為禍福之門。
事例一:心理狀態對人體狀況的影響
美國科學家愛爾曼做了一個簡單的試驗,把一支支玻璃管插入有冰水的容器,然後收集人們在不同情緒下呼出的「氣水」。當人心平氣和時,呼出的氣會變成水澄清透明;反之生氣時的氣水則有紫色沉殿。愛爾馬把這種紫色的「生氣水」注射在大白鼠身上,幾分鐘後大白鼠死了。由此可知人生氣十分鐘會耗費大量精力,相當於參加一次三千公尺的賽跑(大約學校操場二十圈),因此常常生氣的人很難健康、長壽。

二、故事時間
(1)紫荊樹的故事。
(2)鄭濂碎梨
(3)李勣焚鬚
唐朝有一個大臣,叫做李勣。當李勣做宰相的時候,生了病,御醫說要用人的鬍子作藥引,唐太宗二話不說將自己的龍鬚切下來,後來李勣的病真的好了。又有一次,他的姊姊偶然生起病來。李勣就親自替他姊姊燒着火去煮粥。那裡曉得吹了一陣風來。竟把李勣的鬍鬚燒着了。他的姊姊看見了。就說。我們家裡男的女的傭人多得很。為什麽要你自己辛苦到這個地步呢?李勣回答他姊姊道:「我難道是為了沒有人的緣故嗎?我是因為現在姊姊的年紀已經老了,我的年紀也老了,雖然要想常常替我姊姊煮粥,那裡能夠呢?」
1.引導發問:
(1)為何唐太宗割鬍?(李勣是忠臣,治天下的得力助手)
(2)忠臣出於孝子之門。
(3)做大事者,小事也做得好,做事能力從小訓練。

(4)趙孝爭死
漢朝時候。有一人姓趙,叫孝,和他的弟弟趙禮很友愛的。有一年城裡鬧飢荒,一班强盜佔據了宜秋山,把趙禮捉去了,並且要吃他,趙孝就趕緊跑到了强盜那裡,懇求那班强盜們說道:「趙禮是有病的人,他的身體又很瘦,不好吃的。我的身體生得很胖,我情願來代替我的弟弟給你們吃,請你們把我的弟弟放走了。」强盜還沒有開口說話。他弟弟趙禮就說道:「我被將軍們捉住了,就是死了,也是我自己命裡註定的,哥哥有什麽罪呢?」兩兄弟抱着,大哭了一番。强盜也被他們感動了,就把他們兄弟倆都釋放了。這件事傳到了皇帝那裡,就下了詔書,讓他們兄弟兩個都做了官。
1.引導發問:
(1)陪伴我們最久的親人是誰?(兄弟姐妹)
(2)你們快樂嗎?哪些是你們認為快樂的事?(孟子人生三樂第一樂:父母俱存,兄弟無故。)

三、常禮舉要(演練活動)
(一)情緒控制教學
憤怒對人是不好的,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常常因為別人的一句話,或一個動作就生氣,今天我們要來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氣。
當你和別人發生衝突時我們可以用停、想、選、做、評,這五個步驟來幫助自己。
1.停
了解發生了什麼事情?然後讓自己先停下來先不要有任何反應,我們可以用下面幾種方法來幫助自己放輕鬆:
(1)深呼吸(心裡想著我要微笑)。
(2)數數法(從1數到10,如果還在氣頭上就再多數幾遍)。
(3)放輕鬆(邊聽柔和的音樂,邊試著放鬆肌肉)。
(生氣時心中就像有顆炸彈,為了不讓它爆炸,必須馬上停
下來並在炸彈上澆澆水。)
2.想
剛剛發生的這件事情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?我們可以參考:
(1)回憶過去自己的經驗。
(2)別人曾經有過的經驗(新聞、歷史故事)。
3.選
    想到可以解決事情的方法可能有很多種,把這些方法列出來,我們依照這些方法可能會產生的結果,將它們分成四種類型:
(1)你不好,我不好。(炸彈炸到自己也炸到別人,是糊塗的人。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
(2)你不好,我好。(把炸彈丟到別人的身上,是自私的人。)
(3)你好,我不好。(把炸彈留在自己身上引爆,是聖人。)
(4)你好,我也好。(把澆過水的炸彈拆掉,就沒人會受傷,是智慧的人。)  
    而當你選擇了這四種不同類型的方法時,你就會成為四種不同的人,你們想成為哪一種人呢?
    如果能夠做出你好我也好的決定當然最好,但是很多時候這是很困難的,所以我們至少也要努力做到第三種,像古時候的大舜、閔子騫,他們的繼母對他們不好,可是他們都用第三種方式,最後感動了家人,自然就變成「你好,我也好」的結果了。
4.做
選好你的決定後,就要付諸行動,馬上去做。
(沒達到自己預期的效果時,可從頭再來一次。)
5.評
    做完之後,效果如何?幫自己打個分數,想想看下次遇到相同的事情我要不要用相同的方法來處理呢?好的就肯定自己,不好的就要再多加改進。
(二)舉例練習
故事內容:
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太太脾氣並不好,常常會對他發脾氣,但是蘇格拉底很能忍耐,從不會跟他太太計較。有一天,他太太在那裡嘮叨了半天,蘇格拉底不為所動,坐在那裡沒有回應,他太太看了一把火冒了上來,就對他說:「我要看看你到底有多大能耐。」說完話,就拿出ㄧ大盆冷水從他頭上潑了下去。這時,蘇格拉底笑著說:「我就知道打完雷後,會下一場大雨。」
我們一起用剛才學到的停、想、選、做、評,五個步驟來想想看。
1.停:當蘇格拉底他太太潑水時,他沒有馬上動手或動口。
2.想:解決的方法(1)用微笑有趣的方法化解(2)罵回去(3)動手打人。
3.選:他選了第一種方式「微笑」。
4.做:他微笑後,說了一段話自嘲。
5.評:這個方法的結果有達到「你好,我也好」的結果,太太潑了水後氣消了,他也用幽默的方式來取代發脾氣(言語忍忿自泯)。
(三)實際演練
用下列三種情境請學生出來練習:
1.姐姐(哥哥)罵我沒有把東西收好(言語忍忿自泯)。
2.有人說我的壞話或嘲笑我(言語忍忿自泯)。
3.有同學(兄弟姐妹)搶走我的東西(財物輕怨何生)。
(四)總結
各位同學想想看我們今天學到了哪些東西呢?當你和別人意見不同時不要覺得別人一定是錯的,遇到一些狀況時要記得停、想、選、做、評。

本週家庭作業(躬行實踐)

1. 不和兄弟姊妹吵架、起口角,若有意見不合時,自己要先認錯說:「對不起!_______,我不應該跟你_______(吵架、搶玩具…等)。」
2. 不和兄弟姊妹計較(誰多誰少、誰做誰不做、誰有誰沒有…等)例如:
a.為什麼妹妹都不用收玩具,我就要收?
b.為什麼哥哥有糖果吃,我卻沒有?
c.為什麼弟弟可以看電視,我我卻要去做功課?
每當計較時心中默念:「吃虧是福, 佔便宜是禍」

3. 兄弟姐妹或同學搶走我的東西,要讓而不爭(財物輕怨何生)。
4. 有人說我的壞話、嘲笑我或罵我時,絕不回嘴(言語忍忿自泯)。

◎當孩子忘記沒有照著實踐時,請家長不厭其煩地提醒教導孩子。
◎請家長每天以孩子的品性表現作評分。

附註:滿者,損之機;虧者,盈之漸。損於己則益於彼,外得人情之平,內得我心之安,既平且安,福即在是矣。–鄭板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