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 4.

法界學堂第二十三週弟子規實踐條目

進度:信 4.

聞過怒聞譽樂,損友來益友卻
聞譽恐聞過欣,直諒士漸相親
無心非名為錯,有心非名為惡
過能改歸於無,倘揜飾增一辜
複習:
長者立幼勿坐,長者坐命乃坐
尊長前聲要低,低不聞卻非宜

一、經文導讀及講解
(一)聞過怒聞譽樂,損友來益友卻
如果一個人聽到別人說自己的缺點或過錯就生氣,聽到別人稱讚自己就歡喜,那麼不好的朋友就會來接近你,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漸疏遠退卻了。

(二)聞譽恐聞過欣,直諒士漸相親
反之如果聽到別人的稱讚,不但沒有得意忘形,反而會自省,唯恐自己做得不夠好,徒有虛名;當別人批評自己的缺失時,不但不生氣還能歡喜接受,那麼正直、誠信、多聞的人,就會漸漸喜歡和我們親近了。
所謂忠耳逆耳就是如果一個人只喜歡聽好聽的話,讚美的話,那麼做錯事就沒有人會告訴他,就會一錯再錯,變成是非不明的人。
人非聖賢誰能無過,批評我們的人是我們的良師益友。想在進德修業上獲得實益,必須針對自己的過錯,不斷地改進。對於告訴我們過失或缺點的朋友要心存感激,這樣我們才能夠不斷的求進步、開拓心量,自己也會得到更多的益處。
今天別人把你的缺點講出來,就好像你的臉上剛好有一個黑黑的東西黏在上面,這個時候別人告訴你,讓你可以把這個污點污垢去掉,那你應不應該感謝他?那當然應該。那當別人指出你的缺點,就好像去除你臉上的污垢一樣,那你當然需要跟他道謝。所以這些小朋友跟小朋友之間,只要同學把他指出缺點,我們接下來就會聽到一句很優美的話,他會一個鞠躬,跟同學講:謝謝你,指出我的缺點。
孔子在去世以前,就對曾參分析說﹕「我死了之後,子夏會一直進步,子貢會一直退步。」曾子奇怪地問﹕「為什麼呢?」孔子說﹕「子夏喜歡和比自己強的人在一起;子貢則喜歡處身在一群不如自己的人之間,好大發議論。我聽說﹕想瞭解一個人,可以從他的父親、朋友來觀察;想瞭解一個君王,可以從他委派的使者來觀察;想瞭解一塊土地的性質,可以從生長的草木來觀察。
所以說﹕『跟好人在一起,像走入種植蘭花的花房一樣,久了就感覺不到香氣;與不好的人相處,就像跑到魚市場一樣,久了也就感覺不到腥臭。』這是因為我們在無形中已受其感染,於是乎對周遭的環境不知不覺了!跟紅顏料放在一起的東西會染紅,跟黑漆擺在一起的東西會變黑,所以君子對身邊相處的人,一定會慎重地加以選擇。」這故事不只是告誡我們要慎交遊,尤其是明明白白地指出﹕自己是個怎樣的人,就會招致怎樣的朋友。所謂「龍交龍,鳳交鳳,老鼠的兒子會打洞。」就是這個意思。

損友與益友的分別:
(1)損友:會巴結的人,不誠實的人,不會分辨是非的人。
(2)益友:正直的人,誠實寬容的人,博學多聞的人。(友直、友諒、友多聞)

(三)無心非名為錯,有心非名為惡,過能改歸於無,倘揜飾增一辜
無心的過失稱為錯(不是故意去犯的過錯),如果明知故犯,有意犯錯便是罪惡。知錯能改是勇者的行為,錯誤自然慢慢的減少消失,如果為了面子死不認錯,還要去掩飾那就是錯上加錯了。
《左傳》說:「人誰無過,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」從小到大,那個人敢說自己沒有過錯呢?「無心非,名為錯」,不是故意去犯的過錯,例如不留意得罪人了,或者不小心踩死一隻螞蟻等,這算是無心的過錯。如果是處心積慮做壞事,那就罪惡了。把「進德修業」當做人生第一大事的人,就得時時警覺當下這個念頭是否偏差了,然後選擇對的去做,才不會一錯再錯,陷入罪惡的深淵,無法自拔。
    「過能改,歸於無」,自身的作為有重大的過失而遭到別人無情的辱罵時,要能勇於面對,先承認自己有過失,再檢查自己是不是有心違犯。能夠這樣「提高警覺」,才能避免重蹈覆轍。改過遷善就像天上的烏雲散盡後,必有雨過天青的美景。「倘揜飾,增一辜」,揜,是掩飾的意思。如果犯了過錯,卻故意掩飾,就如沾了墨漬的白布,愈是用力清除,愈造成污點的擴散,失去了白布潔白的本質。
要如何塑造全新的自己?「改過」是一把利器。要改過,必須先覺察過錯,然後聞過而心生歡喜,有了知過能改的勇氣,願意幫我們改掉過失的忠告良言,自然蜂擁而來。那時,在聖賢的大道上,必然愈走愈光明!

補充說明:
我們應時時避免犯錯,避免造成別人的困擾。改過的方法有三種:
A要發恥心-知恥近乎勇。(如果知道自己有過失,而不肯改是羞恥的事。)
B要發畏心-舉頭三尺有神明。做錯事要肯悔改,不怕犯錯只怕不改。
C須發勇心-人之不肯改過多是拖延、退縮,所以要振作奮發,馬上就改。
我們對於自己無心的過失,一定要及時改正過來,有意的犯錯更應該避免,不可故意掩飾。對於別人的過失,我們要以寬容的心來面對,能夠做到得饒人處且饒人,開拓我們的心量來對待一切眾生。

(四)複習
長者立幼勿坐,長者坐命乃坐
尊長前聲要低,低不聞卻非宜
1.當我們坐著時,如果長輩從遠處走過來,一定要起立致敬。等長輩坐下,允許我們坐下時,才可以坐下來。(長者立幼勿坐,長者坐命乃坐)
2. 在長輩之前要安靜,不可太放肆大呼小叫(尊長前聲要低)。

二、常禮舉要(演練活動)

(一)何謂損友與益友?
1.請學生發表什麼是損友?什麼是益友?
2.老師統整:
(1)損友:不誠實、不正直、不守信用、花言巧語、虛情假意……(損者三友:友便辟、友善柔、友便佞)
(2)益友:正直無私、誠信不欺、見聞廣博、耐心規諫……(益者三友:友直、友諒、友多聞)
(3請學生仔細思考「好朋友」與「益友」的分別?好朋友一定是益友嗎?
■每天陪你一起上下學的人就是益友嗎?
■每天陪你一起上下學並一起去網咖打電動的人就是益友嗎?為什麼?
■你們都會一起討論功課就是益友嗎?
■你們一起討論功課,還會互相抄答案,想一些做弊的方法就是益友嗎?

總結:

1. 好朋友:是指情感要好的朋友,會和你一起遊戲、讀書,但是他的品德不一定是好的典範。
2. 益友:是指品德上的好朋友,有正確的行為,會幫助你成長的朋友。
3.成果驗收
學生已經知道損友、益友與好朋友的分別,接著老師將附件一中的每條句子唸出,請學生判斷此行為,若是損友則在胸前打叉,若是益友則用手畫圈。
(×)1. 阿福跟技安在學校,除了電動其他的事都不談,晚上回家還約好連線打電動到半夜。
(○)2. 小英不會寫數學回家功課,小米在耐心的教導她。
(×)3. 阿福為了得到小叮噹的幫忙,就一直讚美大雄是一個會唸書,體育又好的學生。
(×)4.阿德告訴美美說:「小明每次都在背後說你的壞話。」
(○)5.小明與小華相約,小華每次都很準時赴約。

(二)對別人的勸告我們要如何接受?
1.心理上:別人告訴我實話,對我有幫助,不然就會出糗,像「國王的新衣」裡面的國王,所以我要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。
2.口頭上:要說出認錯的話,感謝的話。
(1)謝謝,我下次會改進。
(2)對不起,我沒有注意到。
(3)對不起,我錯了。

3.請學生分組表演別人勸告我們時,自己該有的態度。
(演出會使用到老師所給台詞的情境)
(1)你的裙子好像穿太短了。
(2)在教室不可以跑步喔!
(3)不可以亂丟垃圾。
(4)我覺得你上台說話可以再大聲一點。
(5)你用這種方式掃地會掃不乾淨。
(6)對媽媽講話不可以這麼大聲。

4.總複習
請班上幾位沒坐好或剛才發出怪聲的同學起來,請他們要坐好、安靜,看他們是否能用到剛才學到的句子。
(1)謝謝,我下次會改進。
(2)對不起,我沒有注意到。
(3)對不起,我錯了。

三、本週家庭作業(躬行實踐)

1. 當有人勸告我們的時候,我們要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,並說出感謝的話。
2. 當我們坐著時,如果長輩從遠處走過來,一定要起立致敬。等長輩坐下,允許我們坐下時,才可以坐下來。(長者立幼勿坐,長者坐命乃坐)
3. 在長輩之前要安靜,不可太放肆大呼小叫(尊長前聲要低)。

◎當孩子忘記沒有照著實踐時,請家長不厭其煩地提醒教導孩子。
◎請家長每天以孩子的品性表現作評分。